請接上集~~ 北京故宮(禁城)-


再來是有一點破舊的乾清門頂。






乾清宮,內廷后三宮之一。始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自臺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獸9個,檐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 菱花隔扇門窗。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梁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后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后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臺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臺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作為明代皇帝的寢宮,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宮殿高大,空間過敞,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分隔成數室。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后妃們得以進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寢之處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測。皇帝雖然居住在迷樓式的宮殿內,且防範森嚴,但仍不能高枕無憂。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壬寅宮變」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宮居住。萬歷帝的鄭貴妃為爭皇太后鬧出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后而移居仁壽殿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




 


  清代康熙以前,這里沿襲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后,這里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雍正元年曾下詔,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兩朝這里也曾舉行過千叟宴。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間,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后,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里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体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


 



 


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后垂簾聽政處。


 



 


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乾隆皇帝將收藏三件稀珍文物「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及「王珣伯遠帖」的書齋取名為「三希堂」,即含有「以志希世神物,非尋常什襲可竝」之意。



 



 


養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后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后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体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是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門外有一東西狹長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過牆,進深不足4m,為宮中太監、侍衛及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

 



 




交泰殿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約為明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交泰殿平面為方形,深、廣各3間,單檐四角攢尖頂,銅鍍金寶頂,黃琉璃瓦,雙昂五踩鬥栱,梁枋飾龍鳳和璽彩畫。四面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龍鳳裙板隔扇門各4扇,南面次間為檻窗,其餘三面次間均為墻。殿內頂部為盤龍銜珠藻井,地面鋪墁金磚。明間設寶座,上懸康熙帝御書無為匾,寶座後有板屏一面,上書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銘》。東次間設銅壺滴漏,乾隆年後不再使用。西次間設大自鳴鐘,宮內時間以此為準。



交泰殿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於此殿貯清二十五寶璽。每年正月,由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設案開封陳寶,皇帝來此拈香行禮。清世祖所立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曾立於此殿。皇帝大婚時,皇后的冊、寶安設殿內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閱採桑的用具。







交泰殿正中的“無為”匾,為康熙皇帝手書。今所懸掛的乃乾隆帝的臨摹。”“無為”是道家思想的體現。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題無為,意在告誡帝王要順應天道,體恤民情,與民休息。就是要構建和諧社會之意。



發現中國少數民族團也來參觀,。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面闊九間,原來是正面中間開門,有東西暖閣。清代將西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


 


    清代,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從東數第三間開門,並改成兩扇對開的門。進門對面設大鍋三口,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動。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親自祭神。




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皇后還要在這裡舉行慶賀禮。在清代,坤寧宮的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房內墻壁飾以紅漆,頂棚高懸雙喜宮燈。洞房有東西二門,西門裏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有出門見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設龍鳳喜床,床舖前挂的帳子和床舖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織繡,上面各繡神態各異的一百個玩童,稱作百子帳百子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


 


    皇帝大婚時要在這裡住兩天,之後再另住其他宮殿。如果先結婚後當皇帝的,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同治、光緒兩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皇帝大婚極為豪華,揮霍十分驚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載淳大婚,共耗費白銀一千一百萬兩;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皇帝載湉大婚,在國家極為貧困的條件下,仍然耗費白銀五百五 十萬兩 。現在洞房內的裝修和陳設,是光緒皇帝大婚時佈置的原狀。




 


這個像工地施工的東西是以前用來檔風的,因為以前的窗戶沒有玻璃。


 



 


這特殊的御花園地板,是皇帝用來腳底按摩的,養身兼具美觀。


 



 



堆秀山位於禦花園東北,用各種奇異的太湖石砌成。頂部築有禦景廳,每年重陽節,帝後到此登高觀賞景色。




萬壽亭。




大象也是吉祥用意。



順貞門位于內廷中路北端,為御花園之北門。始建于明初,原稱坤寧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坤寧門移至坤寧宮後北圍廊正中而改稱今名。順貞門乃內廷通往神武門之重要通道,無故禁開。皇后赴西苑先蚕壇行祭祀禮或去往圓明園、壽皇殿等處均出入此門,明代若逢宮人病故,棺槨從順貞門右側之門送出。清代後宮親族女眷曾奉旨會親于此,選秀女亦進此門。



出了順貞門即為神武門,神武門為故宮最北面的一座大門。在清代選秀才的才子,均由神武門進出。



神武門另一面有標事故宮博物院。



以前的護城河。





 


 





神午門對面的小山,忘記名字了,好像是明代人工堆出來的。



真是好大的故宮(紫禁城)ㄚ~~~ 沒辦法所以拆成上下2集了



參考其它行程:2011.04.13 國北京5日遊行程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