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名稱:



台灣山蘇花


英文名稱:Bird's-nest fern、 Nest fern

學名:


Asplenium nidus Linn.

科名:


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鐵角蕨屬(Asplenium )

別名:


台灣巢蕨、鳥巢蕨、歪頭菜、鳥巢羊齒、雀巢羊齒、山蘇、山蘇花。
原產地非洲至玻里尼西亞一帶、澳洲、亞洲熱帶區、東南亞。
分布綠島、蘭嶼、台灣境內2500公尺以下。台灣廣見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內,著生為主,偶岩生,數量非常多。
用途:1.盆栽、寄植觀賞等。其葉片為優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奇芽搗碎敷創傷,而且捲曲嫩葉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飯和做泡菜。2.藥用:性味:微苦、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
莖:根莖短而粗,緣葉自地下莖叢生,由中心向四方開展而成巢狀。

葉:


葉序為叢生(簇生),葉端漸尖為外型闊披針形,葉脈在僅中肋有明顯突出葉背,其葉色正面翠綠,葉柄、短而多肉、黑色、基部被有黑褐色線形鱗片。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全緣些微呈波浪形,間有小缺刻,全長約70公分,寬10公分。

花:


蕨類無花
實:孢子囊群線形,位於中肋和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著生。冬季生育緩慢,夏秋發育快速,喜好溫度介於20~30度之間,若低於15度的話則有黃化、壞疽等寒害現象。

特性:


原生種,普遍產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內,附生於樹幹、岩壁的蕨類,基部常堆積許多其他樹種的落葉而形似於鳥巢,故而得名。多年生常綠草本蕨類。根莖短而粗,緣葉自地下莖叢生,由中心向四方開展而成巢狀。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全緣些微呈波浪形,間有小缺刻,全長約70公分,寬10公分。孢子囊群線形,位於中肋和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著生。冬季生育緩慢,夏秋發育快速,喜好溫度介於20~30度之間,若低於15度的話則有黃化、壞疽等寒害現象。栽植則有板植、盆栽、寄植觀賞等。
各種山蘇花 台灣山蘇花:
            葉片較狹長,葉片先端較突,葉緣呈波狀,葉背孢子囊線形,長於葉片上半葉兩側中央,中肋較粗,作為蔬菜生產時產量較高。 
圓葉山蘇花:
   葉形較寬闊,呈長橢圓形,邊緣較平整,作蔬菜生產時產量稍低,但烹調時,由於綠色葉片面積較多,顏色較為美觀。 
大波浪山蘇花:
   葉緣波浪起伏更大,呈深淺不同的波浪,少作蔬菜生產。 
裂葉山蘇花:
   葉片呈大波良,先端開裂,成不同長形態,少作蔬菜生產。
更多資料: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台灣
                    山蘇 花
92年10月69
 
                   
http://biodata.tesri.gov.tw/wildplant/  搜尋  台灣山蘇 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