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安東坑道往一線天前進,遠眺下方水量很少的水庫。

DSCN2766A

這<毋忘在莒>的照壁很出名,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以前電視劇常出現的那一個。

DSCN2767A

東引的一線天不是在山中,而是在海邊,沿著階梯下去要左轉,右邊是軍事基地喔,想進也進不了。

DSCN2770A

左轉後的階梯突然變成藏在地面下方,我想應該是戰備考量,有隱藏身形和避彈的功能吧。

DSCN2771A

DSCN2774A

階梯步道上好幾個地方可以看到戰時為了提振士氣而寫上鼓舞人心的標語。

DSCN2776A

DSCN2777A

一線天不遠,真的是轉2個彎就到了。

DSCN2778A

「一線天」這裡有一個觀景平台可以讓大家休息一下。

DSCN2779A

DSCN2780A

DSCN2792A

平台下方有一個紅色鐵門。

DSCN2783A

岩壁上的「天縫聆濤」四個大字,貼切地說出這裡的動人之處,這是民國61年參謀總長賴名湯蒞臨東引巡視時所題。

DSCN2790A

考驗大家的眼力,仔細看一線天有什麼特殊?

DSCN2785A

拉近給大家看,聽說在兩座山崖之中,築有坑道,只靠一座水泥橋相連,橋面距海面數十公尺,找了好久~我想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水泥橋了。

DSCN2786A

DSCN2788A

東引有許多奇岩景觀,一線天是其中的代表。這是一處海蝕溝地形,兩岩壁垂直相鄰至相接,上接天、下通海,底部海浪拍擊石塊,如萬馬奔騰之音,壯闊迴繞於岩壁間。

DSCN2789A

回程看這些階梯就累了,加油,小腿又要吃檸檬了。

DSCN2791A

DSCN2781A

接著下一個景點是<烈女義坑>,又一個淒美的傳說。

DSCN2793A

山坡中間還有一條階梯步道可以上到山頂喔。

DSCN2794A

我特別將看板拍下來跟實景對照。

DSCN2796A

烈女義坑位在天王澳後方,一座近百公尺高的天然海蝕崖,巍峨壯麗,氣勢懾人。

DSCN2799A

相傳清末年間,閩海一帶島嶼時有海盜盤據,民不聊生,一日,海盜劫掠東引,島上一漁民遭海盜殺害,漁民之妻逃至此一海蝕崖,後無退路,海盜欲強擄奸淫,漁民之妻頑抗不從,縱身投崖殉節,後人感念其貞烈,取名為「烈女義坑」。

DSCN2800A

DSCN2801A

DSCN2802A

烈女義坑地形險峻,旅客可沿著欄杆步行至觀景台,望著離海百餘公尺的峽壁高度,突出岩壁的石塊,在在都讓人為那位女子的勇氣大感佩服。 烈女義坑西側有一名為「烈女石」的岩石,相傳因一女子坐望夫歸而得名,也是東引獨特的巨石景觀之一。

DSCN2803A

這個角度不錯。

DSCN2805A

DSCN2806A

接著來到東湧燈塔,步道入口就有大大的字提醒,不用擔心走錯地方啦。

DSCN2812A

在前往燈塔的路上,有一顆大石聳立路邊,兩人高狀圓鼓的花崗石巨岩,被稱為雷鼓石,很像雷公所鳴擊的雷鼓。而在圓鼓上有隻像趴著的豬,需要一點想像力。

DSCN2813A

DSCN2815A

這一個觀景平台,寫著「太白天聲」,可遼望四周海景,地勢高聳險峻。沿岸岩石粼粼,地景險峻,可以靜聽風聲與海浪澎擊,在潮聲交錯仿若太虛幻境,因以得名。

DSCN2822A

DSCN2823A

剛好聽到有人在懷念著說~~在觀景台底下是有名的「仰高臺」,早期東海部隊以此地為攀岩練習場,當時可是沒有安全所的防護,軍官的手槍可是真的會擊發的,當然是對著石壁啦,所以每當訓練時,大家總是要仰望高聳的岩壁而得此名。

DSCN2819A

DSCN2820A

燈塔這裡有管制開放時間,而且還有門牌號碼喔。

DSCN2821A

DSCN2825A

DSCN2826A

燈塔下方崖邊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1座,取代霧砲做為助航之用。

DSCN2828A

DSCN2829A

東湧燈塔位於東引島世尾山山腰上,純白身形聳立於峭壁旁。光緒27年(西元1901年)3月,長450英尺的輪船「蘇布輪號」行經東湧附近,因觸礁沉沒,雖乘客及貨品都安然無恙,但船公司損失慘重。三都澳開埠,進出口貿易額倍增,加上船難事件的發生,終於促成東湧燈塔的興建。

DSCN2831A

DSCN2833A

燈塔在1902年由英國建築師設計,從1904年落成至今已經112歲了,而當年島上沒有馬路,船隻僅能停靠在海上的懸崖旁,利用人工搬運建材,花了兩年時間才慢慢地將燈塔建造完成。潔白的牆身傲立在海邊崖壁上,還擁有壯闊的「絕美海景」,是馬祖最美的驚嘆號。

DSCN2840A

塔高:14.2公尺、徑5.64公尺。
塔身塗色・構造:圓形紅磚塔、外觀漆白,頂層外有環繞陽台,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
燈高:97.8公尺〈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

DSCN2837A

東引燈塔(又稱東引島燈塔、東湧燈塔)位在連江縣東引島最東端坡上,是全國唯一一座落在懸崖峭壁上的燈塔。

DSCN2843A

DSCN2842A

民國77年文建會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於民國105年升格為國定古蹟,是台閩地區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

早期,燈塔位於管制區,守燈員需攜家帶眷住進燈塔裡,為了供應工作人員的食物,還設立了雞舍、豬舍等,還被居民稱為「全台灣最美的豬圈」。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塔外的人對塔內的守燈員,可是羨慕不已,稱此地為「東引別墅」。燈塔面向東海,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塔身,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遊客順著低矮的白色水泥護欄蜿蜒而上,就能找到這座燈塔。

DSCN2846A

DSCN2847A

DSCN2851A

DSCN2848A

DSCN2853A

最後來張合照吧。

IMG_0382A

燈打參觀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夏令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冬令時間11月1日至3月31日),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2017.07.08

arrow
arrow

    T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