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列嶼遊客中心與九宮坑道的路上會經過<<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這是一個很有紀念價值的地方,1958年「八二三砲戰」一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攻下大小金門,發射了超過47萬發的砲彈,當時小金門幾乎被轟的體無完膚,但小金門的軍民憑著堅毅的精神,通過嚴苛的考驗。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後來建置了一道高逾10公尺長虹狀的大門,橫跨在進入湖下村落的路口,叫做勝利門,門前的圓型臺座上,豎立著一顆綠白顏色的巨型砲彈,砲彈上有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的金色字樣,圓形的臺座上,還有一幅青天白日的圖案,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堡壘。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烈嶼遊客中心」位於烈嶼九宮碼頭的左側山腰上,外觀為迷彩軍營式建築,中心裡頭提供簡單扼要的圖文展示,介紹列嶼地區特色生態景觀、地質構造、閩式建築以及人文戰役史蹟。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烈嶼遊客中心位於昔日的烈嶼九宮醫院,為開挖花崗岩體所形成的空間,與九宮坑道相連接,昔日為躲避砲擊,將運補、醫療等設施,皆地下化。當戰事趨緩,軍方將此類珍貴的戰備工事移撥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即活化利用為解說烈嶼的遊客中心。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因整館為裸露的岩石洞穴,館內展示金門的地質特色,如花崗岩、花崗片麻岩、玄武岩、貓公石、生痕化石、即軍民如何利用此地質特色,形成特殊的文化、產業及軍事設施。並以「大地傳奇」影片,介紹金門地質形成的歷史。為來到烈嶼的遊客介紹金門與廈門相對位置及烈嶼遊憩資源,包括烈嶼軍事地景、美食、景觀及自然生態等;並介紹九宮醫院的歷史。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歷史光廊。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小艇坑道的簡介。

國軍為反攻大陸提出戰略「國光計畫 」,其中子案「龍騰計畫」擬由金門派遣小艇大隊突襲敵軍沿岸,因此必須先在金門開闢多處小艇坑道基地 ,而由金防部執行的「金鯨計畫」便應運而生。該計畫於1963年擬定,內容包含開鑿四個小艇坑道,分別為「九宮坑道」,規劃全長790公尺、預置小艇52艘(含二期工程);「翟山坑道」(大帽山坑道),規劃全長357公尺、預置小艇15艘(含二期工程);「水頭坑道」(塔山坑道),規劃全長450公尺、預置小艇15艘;「漁村坑道」,規劃全長340公尺、預置小艇20艘。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九宮坑道是國共對峙開挖的小艇坑道,曾是軍方重要的地下要塞堡壘,也曾做為軍方烈嶼醫院,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接手整修,前身為九宮醫院(石洞醫院)院址作為「烈嶼遊客中心」,金管處也打通坑道通往石洞醫院的岩壁,新建一條步道,貫穿兩景點間成為一完整性遊憩帶,是烈嶼主要的觀光景點。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九宮坑道又稱四維坑道,位於烈嶼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民國50年開挖,為大小金門人員、物資運補之用;民國87年移撥金門國家公園,於90年開放為參觀景點。烈嶼遊客中心前身為九宮醫院院址,屬於戰地坑道醫院型式,民國66年營運至76年間,為開鑿花崗岩地下工事提供醫療服務。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這一處有著螃蟹,蝙蝠的簡單雕刻。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模擬坑道開鑿的情境。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坑道裡的水依樣是清澈見底。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這是LCM機械登陸艇。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另一處出口的標示是<九坑坑道>。

 

20 路邊,列嶼遊客中心,九宮坑道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羅厝十字路口 
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烈嶼遊客中心>>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羅厝5之5號
電話:082-364405

arrow
arrow

    T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