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所以往羅馬競技場(Colosseo)的路上塞車是正常的,領隊說司機提到今天遇到一些司機罷工,所以會多花了一些時間才到。
這個方尖碑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而旁邊的這座八角形的建築物是第一座洗禮堂。
這是君士坦丁凱旋門,就位在羅馬競技場(Colosseo)旁。
下車往羅馬競技場前進,路上也有不少古蹟城牆,還碰到10幾個芬蘭高中生問我們是從那裡來到,很熱情喔。
羅馬競技場(Colosseo)是位在馬路旁的低地,所以在馬路上可以拍出一點俯視的感覺。
羅馬競技場(Colosseo)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橢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羅馬競技場是卵形的圓形劇場,也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羅馬競技場估計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 <維基百科>
羅馬競技場(Colosseo)2007年7月7日被全球民眾票選為「世界新七大奇景」。
導遊用圖紙介紹,羅馬競技場(Colosseo)呈橢圓形狀,直徑187公尺、周長527公尺,中央為直徑86公尺的表演區,外面圍著層層看台,羅馬競技場由一系列3層的環狀拱廊及頂層所組成,每層共有80個拱門,羅馬競技場的石柱裝飾由上至下分別為科林斯式、愛奧尼克式及多利克式,與拱門相襯出垂直與水平交互的規律美感,反映羅馬主義的精神。
羅馬競技場(Colosseo)的觀眾席可容納約50000名觀眾,場內約60排依不同地位與職業而分,共分為五個區域,地面起算由下而上分別是
第1層(First Tier):距離表演平台最近,供貴賓觀眾像是皇帝、祭司、元老、騎士、長官等使用
第2層(Second Tier):供貴族觀眾使用
第3層(Third Tier):供富人觀眾使用
第4層(Forth Tier):供普通公民使用
第5層(Fifth Tier):都是站席,則是給婦女、奴隸及窮人使用
表演平台(Arena):上演格鬥的舞台
地下層(Hypogeum):格鬥士、動物、道具準備上場前的空間
羅馬競技場(Colosseo)地面以木板覆蓋掩蔽地底下的洞口與管道,這裡是演出人獸搏鬥的後臺,將搏鬥士與野獸運至地面的地方,可儲存道具、牲畜、野獸籠與更衣室等,羅馬競技場內還可利用輸水道引水,作為模擬海軍戰役之用;
羅馬競技場內有160個出口遍佈於每層的各級座位區,是搏鬥場面混亂或人群失控時觀眾可快速疏散的管道。
場內還設有巨大的遮陽帆布幫觀眾遮陽擋雨,羅馬競技場多用途的功能、獨特的藝術風格及精湛的技術,成為古羅馬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代表作。
位於古羅馬廣場的最東端,靠近羅馬競技場/鬥獸場的維納斯和羅馬神廟是已知最大的古羅馬神廟,崇拜對象是幸運女神維納斯和永恆的羅馬。建築師是哈德良皇帝。神廟始建於121年,135年哈德良皇帝正式揭幕,141年安托寧皮尤斯完成。307年毀於大火,馬克森提皇帝加以重建。 這座神廟修建在尼祿皇帝金宮的地基上,尼祿巨像也遷往劇場附近。<維基百科>
君士坦丁凱旋門是位於羅馬的一座凱旋門,位於羅馬競技場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 <維基百科>
中途看完維納斯和羅馬神廟和君士坦丁凱旋門後接著就是自由時間了,開始繞著羅馬競技場參觀和瘋狂拍照了。
來到羅馬競技場見證了古人的偉大,這種世界奇蹟的建築物都是無法想像的,雖然行程只有安排參觀外面但已經夠震撼了,有機會一定進去參觀,再震撼一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