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桃園走走,其中一個分享的是楊梅故事園區,這原本是楊梅國中校長及教職員宿舍群,於民國101年起陸續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108年6月完成修復再利用工程使用許可,持續以「藝術教育、在地共好」為發展目標,串聯在地社區社群學校、深化藝術教育推廣,發展張芳杰校長第7堂課教育精神並同時推廣客家與楊梅在地文化。 園區有3棟歷史建築: A棟張芳杰校長故居,興建於1953年(民國42年),楊梅中學第一任校長張芳杰與第二任校長葉國光曾在此居住。 B棟小白宮,興建於1967年(民國56年),張芳杰校長於1968(民國57年)退休後入住。 C棟西照閭,興建於1954年(民國43年),當時為楊梅中學教職員宿舍。(文化部)
這棟是C棟西照閭,這是台語,意思是太陽照射的方位。
這個倒影是水井上面一個特別的拍攝點,我們自己拍不出來那個感覺,所以在我們離開時,志工指導我們拍攝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楊梅故事館不只是上面這裡,下方的那棟是A棟。
這個創作應該寓意是湯圓吧。
西照閭當年一門一窗就是1戶,總共有9戶,目前西照閭為藝文展覽空間及多功能展演空間使用,以推廣楊梅及客庄之人文與藝術。
用洗衣板做的招牌。
只有9戶但為何門口的木牌顯示<十四藝所> ?
宿舍的屋頂還維持木造的,維護的不錯喔,不同的空間內部陳列不少舊時的文物。
還有一些黑白相片,可以看到一些歷史。
一些老物件我們都不一定有看過,現在的年輕人更是都沒看過了,我不一一介紹了,就懷著看歷史文物的心態來看看,有興趣就看久一點吧。
老式收音機和一些黑膠唱片。
下面這張是這附近的美食地圖,一共有14家,我先收藏起來了。
過了馬路來到A棟校長故居。
這是校長的宿舍了,外觀感覺還好不是很大,到了內部才知道蠻大的。
獨立水塔耶。
宿舍大門。
很特殊的設計。
特殊的八角窗。
來到這邊有一位志工幫忙介紹,原來上面的C棟也是有志工的,只是今天沒看到。
客廳中的一些物件有些是原來的,有些是蒐集來補充的。這3張藤椅是校長妻子的嫁妝,原本是4張。
這面牆壁是特別修復保留的,是昔日的綠白牆。
書房。
書房背後是廚房,好客的校長在中間的牆壁開了一道窗口,方便菜餚快速的傳送到客廳。
餐廳的擺設。
這2間是廁所,而門是特別保留下來的,種點是門栓的設計,類似推拉門,大家自己來體驗。
早期房間的設計是挑高的,這間是主臥室,而下方空間放的是校長自釀的葡萄酒,好客的校長總是在重要朋友到訪時大方地拿出來招待。
而房間之間是以拉門做隔開,方便夜間對小朋友的照顧。
校長家會有一間房間留給住家距離遠或是貧困的女學生跟著自家的小孩一起吃飯和做功課,男同學則是安排在其他老師宿舍。
這裡床上放置的白紙卡是唐詩卡,給以前一些學生寓教於樂的活動用,有興趣的遊客也可以是是自己唐詩的功力喔。
間間裡有一台妙聲牌鋼琴,沒聽過的牌子。
這棟是小白宮,但目前因租約到期,所以預計今年上半年才會繼續營運。
後方的老樹約200歲了,目前因蟲害治療中。
遠方的鐵網下方是以前的防空洞,後來因為無戰爭後,變成校長夏日聊天用餐的另類起居室。
整個故事館大致是這樣,說不大但是可以逛很久,有興趣的人可以來逛逛吧。
地址:326桃園市楊梅區校前路49號
營業:10:00~17:00,(二)休
電話:03-4880275
門票:免費參觀
停車場在C棟後面上方或是路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