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站是聞名已久的紫禁城也是中國的故宮,一般導遊都是以中軸線前進做導覽的動線,所以有些地方看不到ㄛ

故宮(紫禁城)介紹     ( 導遊說的記不住~~~網路抓的 )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1公里、景山南門對面,東西寬753,南北長961,面積達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故宮週邊是一條寬52、深6的護城河;河內是周長3公里、高近10的城牆,城牆四面都有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其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深33.33,高35.05。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甯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為三宮六院。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

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有綜合性展覽,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共達105萬多件,占中國文物總數的1/6,是中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故宮漫遊~~~中軸線


午門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非常雄偉,城樓上的正殿,面廓九間,深五間,正映九五之尊。正殿與四個角的方亭,宛如五座山峰,錯落有致,所以又叫五鳳樓


太和門-走進午門,前面就是太和門前的廣場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座金水橋,站在金水橋上往左看,是通向武英殿的熙和門。
這座武英殿,正是李自成匆忙登基的地方,也是攝政王多爾袞辦公之地。
橋的右邊是通向文華殿的協和門,文華殿是清代早期太子的正殿,也是著名的經筵典禮舉行的場所。


文華殿的後殿就是著名的文淵閣,它是明清兩代的宮中圖書館,是仿寧波的天一閣而建的。


向正前方看就是太和門了,它與左邊的貞度門和右邊的昭德門構成了通向三大殿的門戶。


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紫禁城的外朝部分。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乃至全國最高最大的宮殿,面廓11間,重簷廡殿頂,是朝廷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中和殿,是一座方亭建築,它是帝王在太和殿活動時的準備場所,也是帝王在祭祀,和演耕前檢查用具的場所。


保和殿,是清代除夕為王公大臣設宴的地方,也是清代科舉考試最高一級的殿試舉行的場所。


乾清門-連接外朝和內廷的門戶,也就是分割前三殿和後三宮的大門,又叫禦門。乾清門西側牆根下的一排朝房就是著名的軍機處。


交泰殿-後三宮的第二殿,建築形式與中和殿基本相似,但規模略小。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清代是皇后生日時接受禮賀的地方。


交泰殿寶座東側古代計時的銅壺滴漏和西側近代的大自鳴鐘是宮中乃至全城的時間基準,神武門和鐘鼓樓報時都以此為准。


坤甯宮-後三宮的第三宮,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清代將東二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代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溥儀都曾使用過坤甯宮洞房。


御花園-過坤甯宮,出坤寧門就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內共有殿閣、亭台20多座,古樹160多棵,假山水池各2處。欽安殿為御花園的中心建築,是明代嘉靖皇帝為祭祀道教神靈而建的。


堆秀山是院內最高建築,山上有禦景亭,是九九重陽節皇帝登高的地方。園東西兩邊有千秋亭和萬壽亭。御花園的北端為順貞門,這裏就是嘉慶皇帝遇刺的地方,出順貞門就到了神武門,紫禁城的中軸線就到頭了。

東路


東六宮-包括鐘翠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其中東太后慈安就住在鐘翠宮。另外,延禧宮也非常有名,因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築就在延禧宮內,那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水晶宮。只可惜延禧宮現在還沒有對外開放。


甯壽宮-整個宮殿群分為前朝和後寢兩部分,佈局嚴謹,裝飾豪華。其中甯壽宮花園更是遠近聞名。


甯壽宮花園中最著名的當屬流杯亭。每年三月三,皇帝與幾位大臣圍坐在亭內,將酒杯放在水上,隨水而行,行到某人面前停止不動,該人就要飲盡杯中之酒,並賦詩一首。


暢音閣是宮中最大的戲臺,位於甯壽宮的後寢部分,分三層,最下層210平方米。梅蘭芳和譚鑫培等都在這裏演過戲。


珍妃井-位於外東路的最北端,是參觀故宮的最後一站。

西路


西六宮-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
東西六宮每宮都是廣深各50的方格,採取一正兩廂,兩進院落的格局。西六宮中的長春宮,以紅樓夢壁畫而聞名。


儲秀宮至今保持著慈禧太后50壽辰時的原貌,當時慈禧太后不顧國家危難,大肆浪費,將儲秀門拆除,與翊坤宮連成一體,成為了四進的大院落,院中裝飾奢華令人瞋目。


養心殿-工字形建築,分為前朝和後寢,中間以穿堂相連。前殿三間,中間一間為皇帝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東間就是垂簾聽政的場所。西間有雍正皇帝手書勤政親賢匾,是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的地方。


養心殿的西暖閣有著名的三希堂,由三幅字帖而聞名海內。他們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帖中《快雪時晴帖》在臺北,另兩帖,現藏於故宮。


慈甯宮-養心殿、西六宮、西五所組成了內西路,在這路建築的西邊還有一路建築,稱為外西路,皇太后所居住的慈甯宮就位於此地。但這一路建築是不對外開放的。


漱芳齋-御花園兩側為東五所和西五所,是皇宮內的幼稚園,乾隆皇帝就在西五所的二所居住過,因此這裏成為了潛邸,於是乾隆登基後將這裏改建為重華宮。


重華宮東路就是著名的漱芳齋,漱芳齋內有一座戲臺,是僅次於暢音閣大戲臺的一所戲臺。每年 正月初三 ,乾隆皇帝都在這裏開茶話會,招待文武大臣。漱芳齋不對外開放。


~~~ 行程開始 ~~~


我們從端門這裡進去,遠遠的就可以看到有3個皇帝及妃子的人偶立在城牆上。




當地有一句順口溜~~~

北京看牆頭、上海看人頭、桂林看山頭、蘇州看ㄚ頭、黃山看石頭,到了山東咧?吃饅頭!」

 


 


再來是超有名氣的午門,聽導遊說戲劇裡推出午門斬首是錯誤的,因為這裡是皇帝進出的動線,不可能會見血,廷杖倒是在此







這是太和門,太和門建於永樂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門,明初稱"奉天門",清代名"太和門"。它座落在高 三米 高的一層石須彌庭上,面闊九間,進深四間,通高2 3.8米 ,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最高,最大的門。它的屋頂形式為重檐歇山式。門前擺著一對高大的青銅獅子。 太和門兩側還有昭德、貞度二門;庭院的東西面有協和、熙和二門;各座門之間都有廡房相連,在東北、西北兩個角上建有祟樓。所有這些門、樓和廡房的尺度、體量都比太和門小,使太和門在整個廣場中顯出突出的地位。進太和門之後,是更大的庭院。東西寬仍是 二百米 ,南北深約 一百九十米 ,足以容納萬人的儀仗隊伍。廣庭中是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大石雕-是由一整塊的石雕刻而成的, 是宮內最長的整塊過的石雕(好像不是這一塊),石的材料來自於北京西郊, 但當時怎能運送整塊的石來宮內呢?原來要在冬天的時候,沿路用水潑在地上,等晚上結冰後, 然後於冰道上拉運到皇宮內。





背後是太和殿也是俗稱的金鑾殿,雍正之前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各種慶典也會在此舉辦,像是皇帝登基之類的。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宮城內最高大的建築,包括三層須彌座高35. 5米 ,加上正吻總高37. 4米 每層都是須彌座形式,四周圍以白玉石欄杆,欄杆上有望柱頭,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頭上都有裝飾。 其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達237 7平方米 ,也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規模最大的木結構殿宇。大殿的屋頂重檐廡殿式,即殷商時的"四阿重屋",為"至尊"形制。 屋頂的角獸和斗栱出跳數目也最多;御路和欄杆上的雕刻,殿內彩畫及藻井圖案均使用代表皇權的龍、鳳題材,月台上的日規、嘉量、銅龜、銅鶴等只有在這裡才能陳設。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更是專制皇權的象徵。 太和殿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典,慶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如遇有將帥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在明代,殿試及元旦賜宴亦在太殿進行。 



因為我要照像沒時間拿雨傘,所以用帽子取帶雨傘



每根柱子都是東北產的松木,高12.7公尺 ,共有72根~~~



月台上的銅龜。


月台上的銅鶴。


月台上的日規。

日晷和嘉量為什麽要陳設在太和殿和乾清宮前的左右側呢?這是因為它們除了各自的用途以外,還是皇權的象征。太和殿是清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儀所,乾清宮是清代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在這兩處放置日晷和嘉量象征著國家統一和強盛。



月台上的嘉量。



不少外國年輕人也來這裡。



「建極綏猷」是太和殿匾額上的四個字,是故宮恢復「康乾盛世」風貌規劃維修時,故宮博物院專家依照清宮所存《清朝皇室寫真》中1900年太和殿舊照片所複製的,歷時一年,於20029月成功複製的。原物已經無法找到了。


建極綏猷的含義:君臨天下,建立雄偉強大的國家,安撫海內的藩屬,創萬世之功業。也可解釋為:天子上對皇天、下對庶民的雙重神聖使命,既須承天而建立法則,又要撫民而順應大道。


20091117,美國總統奧巴馬一走進太和殿,就對高懸的匾額上書寫的「建極綏猷」四個字產生興趣。「這是什麼意思?」奧巴馬面帶疑惑地問。鄭欣淼說,這個詞大意是說帝王要建立好的統治,對天下百姓負責。





這叫作銅鐵缸,共有大小銅鐵缸308口,其中鎏金銅缸18口是用來救火用的平時會注滿水, 於冬天時會於缸底燒火保溫,以防結冰,導遊說本來缸是包黃金的, 但於八國聯軍攻入城後用刀括把黃金都括走了!



金碧輝煌的屋簷,屋頂上的吉祥物(神獸)依居住人的不同有不同數量。





這是中和殿,中和殿在故宮太和殿後。故宮三大殿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華蓋殿,嘉靖時(15221566)改名中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始稱今名。中和二字是說,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關係得到和順,其意在於宣揚中庸之道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執事人員等的朝拜。每逢加封皇太后徽號和各種大禮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中和殿內寶座前左右兩側的兩隻金質四腿獨角異獸。它是想像中的一種神獸,傳說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語言,通曉遠方之事。放在皇帝寶座兩旁,寓意君主聖明,同時為燒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臺兩側的銅薰爐,是用來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宮中燒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紅蘿炭。這種木炭氣暖而耐燒,灰白而不爆。寶座兩旁還放著兩乘肩輿,俗稱轎子,是清代皇帝在宮廷內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後在什麼場合乘坐什麼轎子都有嚴格規定。肩輿是其中的一種。




保和殿---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後,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保和殿于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 正月十五 ,皇帝賜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于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清順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清代殿試自乾隆年始在此舉行。




保和殿匾額「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典出:箕子《洪範》「皇建其有極」。



保和殿後面的階梯中間設有一塊雲龍石雕。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塊石雕,長十六米五七,寬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為二百五十噸。原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時期又重新雕刻。在圖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雲之中,有九條口戲寶珠的游龍。










這是神獸,忘記叫啥了




內左門





大家屁股底下這支大木棍是門栓,有夠大的吧。



大門上的門釘也有規定,不可以亂放~~~。




真是好大的故宮(紫禁城)ㄚ~~~ 沒辦法所以拆成上下2集了


請接下集~~ 北京故宮(紫禁城)-


 



參考其它行程:2011.04.13 國北京5日遊行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