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國小是一座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水頭聚落的一座校舍,落成於民國21年(1932),由黃氏族人及旅印尼鄉僑集資興建,為僑匯時期金門規模最大之僑辦小學,直到現在光看外型就比許多學校還氣派,目前建築群已登錄金門縣歷史建築,並於2003年3月31日公告。
金水國小校舍也是現為是水頭聚落保存最佳的公用建築,格局共一層樓,該建築物的其結構採用傳統材料,並在造型上則融入許多西式建築風格元素。其中建築前方設置了一個外廊,正立面以左、中、右三處出挑的走廊,中央山頭設有泥塑裝飾,標有「金門縣金城鎮金水國民小學」名牌。左右側面和背面採用傳統的石鋪基底、磚牆體和紅瓦屋頂結構。
重視子弟教育的水頭黃氏族人,最早於村內已設有私塾、書齋。民國10年(1921)借用黃氏家廟辦學,設立新制學校,後隨學生人數增多,空間不敷使用,乃於民國16年(1927)向印尼華僑募款。分別由旅居印尼的黃嘉平及居住家鄉的黃金專為募款主席,負責匯款工作,並由黃廷參負責管理經費。而黃獻量則由印尼返鄉負責主持興建工作事宜,當時,建校費用不足時,信用良好的黃獻量亦至後浦籌措經費。
建築物室內呈「回」字形佈局,包括中央設有大講堂,周圍則設有教室、辦公室和宿舍等空間,內部屋頂部分採用瓜柱式結構,而走廊多採用圓形磚柱代表專注。
民國18年(1929)向水頭黃氏三房購得建地,花費1,800元。校舍藍圖由前任校長唐逢祥繪製,於民國20年(1931)金水國小動工,聘請同安及本地匠師建造,而工程期間村內16歲以上的壯丁,每人皆協助做6天的義務公工。民國21年(1932)完竣,總計建校經費共白銀二萬餘元。同年11月12日辦理落成典禮,舉辦話劇演出及遊藝活動,邀請金門各學校及各鄉鄉長參加。
這桌子設計的不錯,桌面可以掀開。
金水國小的營運經費,由鄉紳組成董事會進行管理,於印尼的麻里巴板,設置校產店舖20間,其租金收入即做為校務推動基金,故金水國小校舍前排設有董事長辦公室。此外,1920年代起,金水國小曾創辦《塔峰月刊》的校刊,供僑居地使僑民可接收家鄉資訊。
民國26年(1937)後日軍佔領金門期間,金水國小停辦,民國30年後(1941)曾做為日軍野戰醫院使用,後於民國35年(1946)僑匯恢復後才復校,民國39年(1950)由私立小學改為公立學校。
後由國軍佔用,民國39年(1950)時任司令官胡璉曾於此興辦「怒潮士官學校」。直到民國47年(1959)左右國軍才遷出,恢復為校園,民國75年(1986)則因學齡人口減少而遭併校,遂不再為校舍使用。民國88年(1999),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修復,提供銘傳大學金門校區使用。民國94年(2005)後,經內部整修後開放,以金門僑鄉背景為主題,做為展示館使用。
從展示的資料來看可以想像當初懷抱掏金夢遠渡重洋的勇敢與辛苦。
早期航海的危險太多,所以女性生活變得更吃重,若是意外發生就更無助了。
昔日教師宿舍。
消防沙。
出洋客"落番"攜帶的行李廂,還有個人姓名在箱外。
這個窗框的質感很棒,不知道是仿製的還是古蹟。
斑駁的牆面保留歷史的痕跡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水頭47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