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金水國小記得來旁邊的得月樓及黃輝煌洋樓,得月樓建於公元1931年,是水頭聚落黃輝煌經商致富後,委請福建內地的匠師陳南安設計建造的一座高聳建物,也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便以「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涵,取名為「得月樓」。
註 : 在網路看到有人利用外面大理石明亮的桌面,在夜晚拍出美麗的倒影,厲害,如果大家有夜遊到附近可以試試。
得月樓建造時,正是金門地方治安最壞的時期,強盜登陸劫掠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水頭聚落位在海邊,也是強盜上岸覬覦的對象,因此得月樓特意打造許多防禦工事:三、四樓的牆面有供架槍瞄準用的槍眼、屋頂女兒牆的垛口是為防禦使用,此外還有逃生密道,在緊急時刻帶領主人通往相鄰的番仔樓內;具機能性又不失美觀,讓得月樓曾獲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得月樓為水頭聚落最高建築,是主屋黃輝煌洋樓的防禦設施,其樓高11.26公尺,牆厚40公分,主結構為磚石及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樓板為木樑結構,並無固定樓梯,須以移動式木梯相通,遇盜匪來襲,防禦者可逐層收木梯,防止敵人攻上頂層。
後方有一個小門通往樓內,不過沒有開放。
黃輝煌洋樓建於民國20年,是印尼僑商黃輝煌先生期望表達「光前裕後」價值且作為「落葉歸根」之用的建物。其裝飾充分反映了「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雙龍搶珠、鳳凰、時鐘、天使等傳統與西方異國情調的泥塑浮雕,表現在建築的各個部位。
黃輝煌洋樓除了外觀精彩的洋樓裝飾外,洋樓內也展示了印尼華人移民的歷史,以及土生華人他們的生活、服裝、飲食、信仰等等,表現出移民社會文化融合的過程。
黃輝煌為水頭黃氏長房五樹派下十九世,早年因印尼麻里吧板發現石油,隨鄉人前往印尼謀生,後經商成功致富,遂匯大量銀元回金門興建洋樓。
黃輝煌洋樓於民國20年(1931年)興建完成,由於黃輝煌特聘南安籍名師陳南山與金門本地水泥匠師傅允評、傅允賀等人設計、興建,洋樓規模雖非最大,但其裝飾繁複、精緻程度與用料可說是金門洋樓數一數二之佳作。裝飾主題亦反映出當時時代背景下,僑商刻苦耐勞之價值觀、愛國情操及傳統與南洋風格之融合風格。初期黃輝煌洋樓建成時,並未有太多防禦設施,當時盜匪時有所聞,但尚未發生綁架勒贖事件。
然而,民國22年(1933)發生震驚全金門的「黑面宙事件」,水頭鄉僑黃廷宙、黃順圖家族遭劫,此後聚落內富商紛紛將宅邸增改建,加入具有防禦功能的設施,得月樓及連接黃輝煌洋樓間的三開間「番仔厝」式假厝,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而成。黃輝煌聘請金門古崗的司傅設計得月樓,考量眺望及守禦的需要,樓體高11.26公尺,外牆厚40公分,落成後供作全村的銃樓,保衛地方的安寧。
宅第落成後,黃輝煌曾於民國20年代(1930s)返回金門短居一、兩年,之後則返回南洋定居。民國26年(1937)日軍佔領金門時期,洋樓曾遭日軍佔用為營房;民國38年(1949)後,為國軍佔據使用,胡璉曾進駐做為指揮所。
旅居於南洋的黃輝煌家族,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國共戰爭及印尼排華運動等事件,其後裔多散佈於東南亞各國,且難以考查、找尋。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多名地方仕紳努力之下,終在印尼尋得所有權人登記人黃安鐘的長孫黃廷欽等人,商談過後於民國94年(2015)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簽訂委託代管的合約。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進行修復,使得逐漸荒廢的洋樓再現風華。
民國96年(2007)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許育鳴建築師事務所執行「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與「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及監造」;委託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修復工程,於民國96年(2007)竣工。後於民國98年(2009)開放為展示館使用。
一處的水井和手壓式汲水泵浦。
特色花磚的裝飾。
大廳。
大廳正中央地板有一個木板,應該是通道。
從另一處下方往上看另一個通道。
登上頂樓看像得月樓,這一片橘紅色的屋瓦有點類似歐洲的布拉格的童話小鎮的感覺。
另一處屋頂是可以上去的。
不愧是大戶人家,連餐點都這麼多樣和精緻。
服飾方面有著專有名詞<娘惹服飾>,結合兩國的優點,華麗很多。
超小的門,不知道作用是兼具防禦嗎 ?
連圍牆細節都很棒。
角落防空洞 ? 因為已經積水,所以無法進入一探究竟。
目前也有免費導覽,帶領遊客走進得月樓的歲月風華,每日固定解說6場次:09:00、10:00、11:00、14:00、15:00、16:00
管理單位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電話 : 886-82-321103
地址 : 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45號
開放時間 : 星期一~日:08:30 – 17:00
免門票
留言列表